书香浸润仁心 智启赋能教坛——我校悦仁书社第三期读书分享会
编辑:admin 日期:2025-11-11 09:09:28 / 人气:
教师代表读书分享
文以载道,智启教育
陈红星老师分享《学会关心——教育的另一种模式》:让教育满含温度
“教育不是冰冷的标准化生产,而是温暖的心灵对话。”陈红星老师以美国关怀伦理学创始人内尔・诺丁斯的经典著作为引,开启了对“关心教育”的深度解读。他指出,诺丁斯在书中批判了传统教育过度聚焦学术能力、忽视情感需求的局限,提出“学校教育的核心目标应是培养健康、有能力、有道德的人”,而“关心”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纽带——它既是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与理解,也是学生对他人、对世界的共情与担当。
分享中,陈老师援引书中“关心的双向性”理念,结合自身班主任经历及我校真实案例:此前两位学生在校园附近主动救助突发疾病的老人,用行动诠释了“关心”的教育底色。他强调,教师不仅要“学会关心”,更要引导学生“接受和表达关心”,正如书中所言“当关心成为师生共有的语言,教育便有了灵魂”。从“关心自我”到“关心陌生者”,从“关心物质世界”到“关心知识思想”,陈老师的分享让在场教师深刻意识到:教育的本质,是用一颗心唤醒另一颗心。
(陈红星老师分享)
卢金博老师分享《活在课堂里》:让课堂绽放生命光芒
“课堂的样子,就是教师生命的样子。”卢金博老师以李政涛教授的这句箴言为切入点,带大家走进《活在课堂里》的教育世界。作为献给“把生命献给课堂的教师”的“抒情诗”,该书直指传统课堂“强知识、弱情感”“强教师、弱学生”的“四强五弱”困境,提出理想课堂应兼具“实、长、清、细、深、融”六重特质——“实”在根基,“深”在思维,“融”在生命与知识的共鸣。
卢老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,解读书中“课堂设计以爱为前提”的核心观点:教师是学生生命成长的“设计师”,需从目标、内容、方法等八个维度,让课堂从“单向灌输”变为“互动探索”。他特别分享书中对未来课堂的展望:在数字化与AI浪潮中,教师需兼具“立德树人、数字化”等六项基本功,让课堂成为“线上线下共生、科学思维与人文关怀交融”的场域。“生命在,课堂在;课堂在,生命在”,这句摘录让在场教师深受触动,更明晰了“活在课堂、成在课堂”的教育追求。
(卢金博老师分享)
代江连书记点评
以书为梯,共筑教育新高度
代江连书记对两位教师的分享给予高度评价,认为这是一场“有温度、有深度、有实践度”的思想交流:陈红星老师的分享让“关心教育”从理论落地为可感的校园实践,卢金博老师的解读则让“课堂生命”从文字转化为可践的教学路径。他重申悦仁书社的初心,期盼全体教师以《学会关心》为镜,涵养教育的仁爱之心;以《活在课堂里》为尺,丈量教学的精进之路,让青年教师在经典中觅得治学蹊径,资深教师在碰撞中擦亮思想锋芒。



